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每日一练答案(4.1)
公务员考试交流 73931689
逻辑判断:
1.【答案】B。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是粮价会大幅下降,原因是下雨会缓解旱情,粮食会丰收,从而粮价下跌。
A项准确性不稳定还是可能?正确的,削弱程度不强;B项如果降雨时间长,可能产生洪涝灾害,则粮食不会丰收,粮价不会下跌,削弱了结论;C项“与其他商品的比较”与题干论证无关;D项干旱虽然不是最严重的威胁依然可以威胁作物的生长,不能削弱题干论证。故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结论型题目。A项中“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这一说法无法推出;题干并没有说明家长比幼儿园教师更具有爱心,B项错误;由题干“我做出样子,希望他能够模范,但难以奏效”可知C项错误;由题干内容可推知D项正确。故答案选D。
3.【答案】B。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是地价上涨是房价猛涨的罪魁。A、B两项都是通过地价和房价上涨的实际数据来说明问题,比较而言,B项的数据更能削弱结论;C项加强了论点,D项削弱了论点,但C、D两项都是某个人的观点,加强或削弱程度不强。故答案选B。
4.【答案】C。解析:结论型题目。A项无法由题干内容得出;经济的良性循环是要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并不是其先决条件,B项说法错误;由我国的实际情况可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是由于政府的投资,因此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转入良性循环,C项正确;D项由题干内容无法得出。故答案选C。
5.【答案】C。解析:结论型题目。由于影响污染的因素很多,即使使用省电冰箱,也不能得出A项的结论;同样,由于不知道其他电器的用电情况,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根据题干“用电越少造成的污染越小”和“省电冰箱比普通冰箱省电20%~30%”可推出C项;D项无法由题干信息得出。故答案选C。
6.【答案】C。解析:复言命题推理。根据题干“所有客人都是坦率的人”和“没有坦率的人会隐藏他们的真实感觉”,可以得到“没有客人隐藏他们的真实感觉”。题干中第一句“或者所有客人尽情游玩,或者有些客人隐藏他们的真实情况”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否定一个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个选言肢,故所有客人尽情玩乐,即C项。
7.【答案】B。解析:复言命题推理。题干中的推理是:①“有‘亲民’意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且“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②“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干群关系拉近”。根据②可以看出,想要拉近干群关系,就必须要以“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前提,即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错误。故答案选B。
8.【答案】D。解析:直言命题推理。老二的话“老四中了大奖”与老四的话“中大奖的肯定不是我”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现已知四人只有一人说假话,因此老大和老三的话都是对的,即“老三或者老四中大奖”和“老三没中大奖”为真,可以得到中大奖的是老四,D项正确。
9.【答案】B。解析:结论型题目。根据题干中“从长远看它必然要被更新更合理的文明所取代”这句话,可以看出根据时代的进步,文明是会被更合理的文明所替代的,没有永远合理的文明,即B项。
10.【答案】A。解析:结论型题目。由题干可知,利他主义行为出于对个人效用的追求,个人效用的追求则出于利己主义,A项符合题干推理。B项中的“强于”、D项的“越多越好”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扶危济贫是追求精神满足的一种表现,而追求精神满足还可以有其他表现,不能必然得到C。故答案选A。
常识判断:
1.【答案】D。解析: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裁决的范围主要有:(1)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的权属争议;(2)有关知识产权争议;(3)民事侵权赔偿争议。
AB明显错误,C项某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履行聘任合同争议的裁决属于行政仲裁不属于行政裁决。
2.【答案】A。解析: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可知A正确。
【考点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适用关系。
3.【答案】D。解析:《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4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因此,本级人民政府负责本级的政府信息公开。所以A项错误。
第18条规定:“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据此可知,B项是错误的。
第19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C项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是所表达的法律意义却是截然不同的。
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据此可知,D项是正确的。
4.【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23条规定:“申请人对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依照行政复议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国务院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共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据此可知,D为正确答案。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务院2004年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有关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在该《纲要》的第四部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有关于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的详细论述,其内容如下:
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完善和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薪津补贴制度,逐步解决同一地区不同行政机关相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因此,本题答案选A。
6.【答案】A。解析:这道题要求对有限责任公司有所了解。公司的财产有其独立性,与出资人的财产是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只能要求公司以公司的财产来偿还债务,王某个人则无须承担公司的债务。
7.【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8.【答案】B。解析:《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张某11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题中的表述可知,张某从事的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付款。A、C、D三项都不对。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题中童某并未主动“逗狗”,不存在过错,狗的饲养人方某肯定要承担责任,本题的关键是童某的父亲作为监护人是否应承担责任。以出题者的本意来看,本题中“当时童某父亲正在用手机给朋友打电话”这样的字眼,意在描述童某的父亲未尽到监护职责,故其也应当对损害结果承担一定的责任。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权法》中的相邻关系问题。陈某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的权利是法定的,但是因此造成了相邻的陆某的直接损失,应当给予赔偿。
点击查看: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每日一练(4.1)
相关行测题库:
常见问题
- 浙江省考对学历学位有何具体要求?
- 具有较高学历人员报考学历要求较低的职位时,如何认定?
- 报考人员能否以辅修专业报考?
- 考察时需要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复审吗?
- 公务员体检有什么要求?
- 资格复审时须提供哪些材料?
-
微信公众号:嘉兴中公教育
(ID:jxzg123456)
专注嘉兴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